余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3672|回复: 0

[论坛公告] 专项行动结束后怎么办?公安部通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后续举措

 关闭 [复制链接]

7580

帖子

4万

威望

8088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18周年纪念勋章14周年纪念勋章小学毕业证书初中毕业证书高中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余论老网友余论著名作家余论著名评论家劳资更有钱8周年纪念勋章10周年纪念勋章9周年纪念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社区劳模社区明星微信纪念勋章父爱如山父亲节勋章独孤九剑勋章15周年纪念勋章16周年纪念勋章硕士学位证书19周年纪念勋章

发表于 2023-7-21 20: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属地:浙江
公安部今天(7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情况。100天的时间,公安机关清理了70.5万余条网络谣言,这些网络谣言都有什么特点?是怎么滋生扩散开来的?专项行动结束后,公安机关针对网络谣言又将采取哪些整治措施?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对此一一进行了回应。

通过对当前查处的网络谣言进行分析梳理,公安机关发现,这些谣言主要分为5个大类:

一是“旧谣新传”类谣言。近年来,网上涉及“偷、抢儿童”等“老旧谣言”在网上反复传播,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舆论关注度高,容易引起社会负面情绪,公安机关对此类谣言开展了针对性打击。

二是热点案事件的伴生谣言。热点案事件发生后,往往带有巨大网络流量,一些人员借机编造发布涉事网络谣言,以达到蹭流量、博取关注的目的。例如,2023年5月,“湖北武汉一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驾车撞倒后二次碾轧身亡”事件发生后,四川齐某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编造“小孩妈妈哭得伤心都是演戏,一共赔偿了260万”等谣言信息,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播扩散,给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齐某某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对其网络账号采取关停措施。

三是利用新技术新应用编造谣言。工作中发现,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汇聚编造网络谣言;一些不法人员甚至使用黑客技术对网站平台进行攻击篡改,获取管理权限后发布谣言信息。例如,甘肃公安机关依法侦办的一起网络谣言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洪某某将网上搜索到的相关事故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软件编辑整合成“火车撞上正在修路的工人,导致9人死亡”的谣言进行发布。目前,犯罪嫌疑人洪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四是涉校园安全类谣言。当前,学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不法人员迎合这种社会情绪与大众关切,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故意编造发布涉校园安全类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五是涉自然灾害类谣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相关谣言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关注度高,且极易引发群众恐慌情绪,给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一些网民为了博取关注,故意编造涉自然灾害类谣言。

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因素影响下,一些网民极易被谣言信息带偏认知,形成误导信息的“虹吸现象”,客观上助推谣言的传播扩散,个别网站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导致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言论大量传播扩散。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二级巡视员张俊兵表示,目前,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即将结束,为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公安机关已将包括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网络乱象整治纳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继续开展重点打击治理。下一步,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的同时,公安机关还将下大力气加强对网站平台的整治工作,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责任方,特别是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平台和账号将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依法依规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切断谣言传播链条,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呼吁,“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综合治理需要执法部门和网民共同努力。面对网络谣言,建议广大网民朋友坚持做到“三不”,即“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加强自我防范。

具体来说,一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识别能力,对网络谣言做到不相信、不传播;二要坚持理智分析和客观判断,不转发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二传手”;三要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角度,规范网上行为。

公安机关提示,编造传播网络谣言,侵犯公民个人权益,扰乱网络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的,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还涉嫌触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寻衅滋事等犯罪。公民发现个人合法权益因网络谣言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发现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线索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将持续加强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的普法宣传,并依法严厉打击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

来源:央视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浙公网安备 33028102000108号

举报电话|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余姚论坛 ( 浙B2-20110426-4 )

GMT+8, 2024-5-3 03:14 , Processed in 0.0770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下载明生活客户端
下载浙江政务服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