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24145|回复: 1

基于阳明心学的内圣内化疗愈

[复制链接]

282

帖子

1627

威望

394

金币

高中三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发表于 2020-8-31 19: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属地:浙江
基于阳明心学的内圣内化疗愈
(整理实践者:吴旭东)
一,阳明心学中的内圣内化之学:
提到王阳明的内圣内化之法,首先要提到王阳明携新婚妻子返姚看望病重的祖父,途中曾求学娄谅,得圣人可学而至的实践宝典。这句话对年少立圣人志而求圣无门的王阳明来说犹如推开了一扇成圣之路,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和钱姓好友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先生的意志力不可谓不坚定,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但也就是这次失败让先生开启了自己的内圣内化之路。正如《传习录》中,先生对自己早先格竹子之理这件事的记载:“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说去用!我著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 某因自去 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先生认为心既理,内圣就是理,而内圣之理比朱熹之理更能可学而至,实践性更强。其次,提及先生的内圣内化之学,龙场悟道肯定是关键中的关键,如《孟子》中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历过人生生死之殇,看透了人生百味的王阳明用一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宣告了先生内圣内化时代的到来,龙场所悟让先生的个人心态发生了变化,让他不再计较于个人官场得失,而是积极去追求生活世界的意义,发现“孔颜之乐”,一首《咏良知》"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将圣人可学而至的内圣内化之法公示于世,更提出了"乐是心之本体"的经世之学,并被其学生、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用一首《乐学歌》发扬光大:"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於乎!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第三,先生在悟道后的一系列社会实践和教书育人,将内圣内化之妙用展示给世人,平乱治匪、亲民亲政、传道授业、修身养性,先生用自己的实践化道为我们演示了内圣内化的圣学之道,先生最后用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做为自己的人生总结,亦复何言不是不言,而是已经说清楚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内圣内化就是知心、用心,心在哪里,先生对曰:“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最后,真三不朽王阳明,立言、立德、立功的阳明先生一直有朴实的万物一体观,承习孟子的性善论,通过自己的明悟提岀了"心既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儒学体系,是一个集儒释道三教大成的人,少年立志的王阳明对"明明德"等儒学经典一直有自己的追求和明悟,正如后世评阳明先生时称阳明先生喜欢看古籍,先生的答案是古籍是最接近于天理,而天理在于领悟,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领悟途径,但个性化的领悟其实往往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儒有儒道、道有道法、佛有佛意,但其实从根子上他们本来就没有大的差别,是圣人对天理的开悟,这一点也可以转介到人上,也就有了落第动心为耻的育己之感、对试举中对考题政见不满的弟子的育人之德、在广立战功时对民众内心的教化之功、对闭口阐老僧内心的感化之召、也在中天阁为姚城留下了千古传承。“个个人心有仲尼","人须在事上磨",磨掉的是理,见悟的是心;磨掉的是人性,得到的是天理。人性、天理本来就是一件事,这理解不难,正如在白云遮日时我们还有太阳当空的坚持,可我们也总是会在乌云密布时忘却太阳的永恒,更会在暴雨连连时置疑太阳的存在。生活也是如此,强词夺理就是我们思维失去灵活性并固执己见的注解,我们常常会陷入我学到的理、我坚持的理的思维误区,这就是万物一体、心既理的必要性,我们难免会迷失于理所以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致良知的初衷,多在事上磨,多在定字上下功夫,将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源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就是王阳明,这就是内圣内化之学。
二,当下常见心理疾患及其成因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不外乎七情六欲的失常和它带来的负面认知,常见的心理疾患不外乎焦虑、抑郁,可以用"怎么能这样,我该怎么办,别烦我,我哭不出来…"来表达我们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随之而来的心无定处,外求无能、体感不适、怨世尤人等问题;为睡眠紧张、为身体难受担心、为精神紧张无措、为失去生存价值自怜;逃避、苦恼、恐惧、不安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抱怨找不到好医生、找不到好药、找不到那个立杆见影的疗效而苦苦挣扎,而对自己深处负性思维的陷阱不感不知。以人群中最常见的情绪障碍焦虑症为例,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女性往往多于男性。我国河北、浙江等几个省的调查显示:焦虑症的患病率在5%-7%,据此估计全国有接近八千万的焦虑症患者,如果按终身患病率算这个数字甚至己超过4亿。焦虑症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所以往往包含下列两组症状:①情绪症状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紧张害怕什么呢?有些人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觉得害怕;②躯体症状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面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简单讲焦虑的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其疾病成因中主要是遗传、个性和不良事件等问题,我们也发现焦虑症患者往往执着于某个理并有产生极强的控制需求,并且直接影响治疗过程和愈后,控制欲的核心无外乎一个"理",一个顽固不化的"理",一个带有极强个人特佂的形而上的"理",甚至极度偏执的"理"。当然,不止是焦虑症患者如此,也不止是焦虑情绪如此,生活中难免发生情绪事件,产生需求予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并习惯将一些自我实现和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和安全的基本需求混搅在一起,加深这种恐惧与担心,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迫不急待的想将它从生活中推出去,因为我们陪伴这样的负面情绪,所以常求于理,求于物、求于人,完全忘了我们真正应该求于心。我们疏于去理解心理反应过程,对心理反应过程中的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不愿去感受,只是一昧的想摘掉。现实中我们只会抱怨我们以往习惯解决问题方法变得没什么实际用处,甚至认为自己处于找不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苦难中,而不愿试着去理解"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的道理,王阳明对朱熹理学的最终认同是先生自己用身心去做了,并且给了我们一个简化版_心既理,也告诉我们其实个个人心有仲尼,只是自将闻见苦遮迷。所以给我们提出了内省之法,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内圣内化之法的妙用。
三,阳明心学视野下的心理内化疗愈实践。
方法:①主要是静坐内观,阳明心学有修行的静坐方法,这种静坐近似于禅门止观,也许是得宜于佛,老之故,阳明心学的悟心体之法便是静坐。在论做学工夫时阳明说道:“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须教之省察克治。”在《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当中的“明”指虚灵不昧,“止”指不迁,“定”指有所指向,“静”指心不妄动,“安”指定静泰然,“虑”指处事精当。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又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在这里讲到的“浩然之气”以及“勿助”、“勿忘”,也是需要在养静中去培养的。并借用催眠、正念、ACT接纳承诺等心理治疗手法进行实践。
②辨证识心,通过个案和团队指导,借助于阳明故事,比如落第动心为耻、探病九川、生死悟道等故事进行学习、讨论,用辨证的方法进行认知训练,过程中我们常分解为净心冥想术完成扪心克私欲、立心感生死的现场感悟,以及修心合知行、致心致良知的家庭作业等项目,并在最后完成我心光明的总结讨论。
③乐是心之本体,通过实践明白万物一体、读懂四句教、感恩生活、明心向善从而体悟到内心本体之乐,达到内圣内化疗愈的目标。
心理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在和来访者有效沟通并建立治疗关系后,通过介绍让来访者明晓并实践静坐之法,一、首先要做的是调三事:调境,调身,调息。①调境,即找一清静不受干扰的环境。特别是对初学者,外境的安静还是很重要的;待工夫久熟自可随意,所谓十字街头亦可打坐。②调身。即将身体安放好,自自然然的;坐势可有种种,盘坐、立坐皆可。坐法可随意采用,以自己感觉合适为当。③调息。即调剂鼻息,使呼吸平稳。我们常借助于腹式呼吸法给予指导,一般将双手交叠按于肚脐上,体验呼气时的双手上抬,吸气时的双手下沉,体会双手的沉浮让它逐渐变得自然,顺滑而深长。二、调心阶段,调心之初步是收放心。阳明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孟子曰:“学问之道无它,求放心而已。”可见把放逸,奔驰在外的心思收回是修学,修静的首要之事。我们常以四句教为导入方法,比如默念"无善无恶"四字来导入。三、故事介绍和分享隐喻,比如学习落第动心为耻、探病九川、生死悟道、点悟高僧等故事进行学习、讨论,用辨证的方法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借助于静坐、正念和自我催眠等心理治疗技术体验潜意识的作用力、解除概念固化的破坏力,了解“人需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存在意义、掌握定字诀,理解"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的内涵并将此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我们常分解为一定数量课时的个案指导和团体活动,如用净心冥想术完成扪心克私欲、立心感生死的现场感悟,以及修心合知行、致心致良知的家庭作业等项目,并在最后完成我心光明的总结讨论。
最后我们会通过微信群等互联网手段,线下团建等形式让来访者不定期分享交流生活中的实践,体悟及提升乐是心之本体的内圣内化疗愈实践,为生命赋能!

案例分享:网瘾下的母亲焦虑
"我家的孩子天天拿着手机,离不开手机?","孩子玩手机除了玩游戏,就是刷抖音、微信和聊天","我和孩子怎么说都不行,不给他手机就是发脾气,医生你不知道,学习成绩真的下降了不少","什么办法都想过,强制拿手机,家里断网,能想的都想了,没用啊!";
“我家的孩子整体还是听话的,拿钱买装备玩游戏应该不会的,拿手机还是为了聊聊天等","你说的也对,拿手机也经常发呆的","的确,可能是学习成绩下降在前,后来就渐渐的喜欢拿手机,放不下手机,经常看到他无目的的刷手机";
"医生,你说的是真的吗?孩子有学习困难,求助于我们的时候我们突视了?",“孩子用手机是为了排除苦恼,尤其是学习无助后失落引发的情绪和适应问题,是吧!我真的好后悔"。
"现在,孩子好多了,我们两口子每天坚持陪伴,和他一起运动,聊自己、聊运动、聊美食,孩子和我们相处好多了","孩子也有进步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也认同了。"
"是的,正如你说的,我以前认为没有比自己更好的母亲了,现在说什么呢?感恩吧,感恩孩子创造机会让我内省,真的,很多事,我都改变了,生活真的挺好的!"
分析及实践:家长早期习惯于外求于物,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最好办法是不玩手机,用言语正告或警告孩子无效后借用工具,比如断网等来解决问题,可一直回避孩子为什么玩手机,如何实现手机替代的问题,简单认为孩子不玩手机可以看书、学习啊,而一直回避可能孩子存在学习困难和学习无获得感问题;而且由于家长一直求于理而难免预见到失败和无助从而变得焦虑。甚至给孩子造成家庭内焦虑状况的泛化、恶化,陷入一种无法排除的心理状态,并慢慢导致家庭予盾进一步恶化,家庭失去港湾的基本作用,并且破败的现场让思维陷入无能、无助的闭锁状态,针对上述情况,全程我们主要运用静心术稳定情绪,通过情绪稳定来找到内心的平静,让心理状况逐渐走出僵化无助的状态,通过体验到的内心之乐激活心理灵活性,然后通过阳明故事如探病九川的隐喻和团体分享心得引发家长辨证看问题,从心出发看问题,通过自己的内化把能量传播给家庭、传递给孩子,甚至可以实现分享讨论感恩之乐的课题。

医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帖子

592

威望

513

金币

初中三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20-12-11 14: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属地:浙江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浙公网安备 33028102000108号

举报电话|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余姚论坛 ( 浙B2-20110426-4 )

GMT+8, 2024-4-26 06:09 , Processed in 0.0868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下载明生活客户端
下载浙江政务服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