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鸡仔不是鹦鹉 于 2022-5-12 15:09 编辑
在宁波慈城有一种传统习俗,“端午乌馒重阳粽”。在过去,慈城端午不吃粽子、不划龙舟,只吃乌馒头。关于乌馒头的起源有一个说法,说是元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乌杰开了一家馒头店。当时的统治者野蛮跋扈,导致民不聊生。于是乌杰与义军决定在端午时起义,他们以摇铃为号,最后取得成功。为了庆祝起义胜利,乌杰将馒头做成摇铃托盖的形式,送给义军。而这种馒头就被成为“乌杰馒头”,慢慢地就演变成了“乌馒头”。 乌馒头也是丈亭镇的传统食物。以前毛脚女婿第一次端午节去丈母娘家,就要挑一担乌馒头去,分给邻居,也寓意着这家女儿已经名花有主。 这家“糕老章”位于丈亭镇,已经开了三四十年了。主打的就是乌馒头。虽然店面不大,但生意一直很火爆,有时候去的晚了还要排队。现在在城东兵马司路上还开了一家分店,由老板的儿子和儿媳经营。 我第一次吃乌馒头,吃的是那种整个雪白雪白,下面没有黄糖的,我还很迷惑这馒头一点也不黑,怎么就叫“乌馒头”了呢。后来发现原来是我吃的不正宗。他们家的乌馒头就是很正宗的,底下有一层厚实的赤砂糖糖浆,呈乌黑色状。一口咬开,馒头体里面的气孔很大,长得像白木耳一样,所以口感偏Q弹,有嚼劲。馒头体本身带有一点点的甜味,底下的糖浆就是点睛之笔,搭配起来甜度刚好。 乌馒头外形呈莲花状,两只叠在一起合成一个莲花座的样子,以前卖的时候也是两个两个卖,取“成双成对”的意思。在糕老章里不仅有以前传统的莲花型乌馒头,还有心形的。 除了乌馒头,糕老章还经营很多其他的本土传统糕点。他们家的内糕也很出名。记忆里,每年祭祀的时候我外婆总会在村子的小店里买一大块现做的内糕,供奉完就大家分着吃。这家卖的内糕小一点,吃起来颗粒感很足。除了传统的圆形内糕以外,还有像梁弄大糕一样在里面塞豆沙或者芝麻的。小时候常当下午点心吃的松花麦粿也有。余姚人祭祀、上梁、结婚等各种大事需要的点心几乎都能在他们家找到。 最神奇的是这个灰汁团。灰汁团也是宁波传统小吃,小小的圆圆的一个,呈半透明的茶色,摸起来水水嫩嫩。要放凉了吃,是夏日最好的解暑小吃,吃起来QQ弹弹不粘牙,清凉爽滑脆嫩。以前一到重阳节,有女婿向岳父母挑“望节担”的习俗。可因为糯谷还未收上,有些人家买不起糯米裹粽子,这就用灰汁团代礼。 如果日常想买点余姚的传统点心尝尝味道,或者节假日有需要都可以来这家店看看,价格便宜实惠,味道也很正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