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草 发表于 2022-7-17 13:32:12

庆八一散文:军中饺子宴

军中饺子宴
      文/张能苗

         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作为曾经的一名军人,对于这一重要的节日别具一番浓浓的深情,其中最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军中饺子宴了。
          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我们国家百废待兴,经济还比较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军费开支都不高,我们陆军的人均每日伙食费仅0.47元。当时,我所在的炮兵第66师师直侦察连,早上面包、稀饭和咸菜,中餐吃大米饭加两菜一汤,晚餐不是大米饭,就是面条、面包等,一日三餐以素食为主,很少有大鱼大肉吃。但是大家官兵一致,个个都吃得很开心和满足,每餐早、中、晚三餐前都要列队教育,歌声嘹亮,斗志昂扬!
          那时候,为调剂和改善好官兵的伙食,每个连队在营区四周都有面积不一的小菜地,分给各班战士利用早晚业余时间种植和管理。同时,连队在伙房附近还搭建有一个猪舎,并专门抽出一人负责饲养至少两头以上猪,以充分利用食堂厨余饭菜和多余的蔬菜等。这也就有了如各级军报经常刊登的一则又一则关于穿军装“猪馆”的美丽佳话了。
          每逢“八一”建军节或“十一”国庆节,我们连队都要杀猪宰牲,以班为单位,举办一年一度中最为盛大与热烈的饺子宴,改善全连官兵的生活,欢度佳节。我所在的侦察排标图班平时肩负着每天24小时师司令部战备空情值班任务,全班共有八九个新老兵。
         节日那天,我们班派人从炊事班统一领来足够数量的白面粉和饺子馅。全班战士除去值班人员,取出1根1尺左右长短,常年备用的干面棒和一块平常抄电报训练用的方方正正的五合板。大家无需分工,有说有笑,自动围拢在一起,通常由山东、安徽和苏北籍平时老家爱吃饺子的一名老兵自告奋勇负责面粉的调、揉、滚、分段。另一名老兵则大小、均匀、快速、熟练地挤压出一张张中间稍厚、四边薄薄的像中秋圆月一样的饺子皮,我们江南地区的兵则负责包饺子,大家分工协作,其乐融融。
          我们浙江籍新兵,由于平时顿顿吃惯了大白米饭,不会此行。初次包饺子,就得先自觉地拜老兵们为师,虚心讨教学习,通过一次言传身教,也就基本掌握了包饺子的两种技巧。其中一种包法,最简便、快速而又好掌握,即取来一张饺子皮,放好足量的饺子馅,将饺子皮的中间拉拢,再用双手使劲一挤合排尽空气,一只水饺就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样包好了。这还是抗美援越老标图员、时任连指导员李文良下班与我们同乐时,手把手教我的,至今记忆犹新。还有一种较为传统的包法,则是放足馅子,自左而右拉饺子皮依次挤压粘合成形。我到现在只会第一种包法。
          一只只包好的晶莹剔透的饺子,依序排成像长城一样的白色长龙,满满一桌子,煞是好看。然后,我们依次排队拿到炊事班,一下子全部倒进又大又深的一口铁锅里,“扑通扑通”它们如同小白龙戏潭,争先恐后地纷纷扎入清沏见底的锅水里,等到锅水烧开,不多时一只只饺子活奔乱跳似的浮出沸腾的热水面了,煮熟后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可以分而食之了。一顿美味可口的水饺落肚,有的战士用手轻轻按摩着自己微微鼓起的肚子,露出一脸憨厚的笑容。
          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我们野战部队担负着日常战备值班任务,不充许战士们喝酒解馋。如果没有铁的纪律约束,再喝上几盅桥头烧美酒,那就更加完美无缺了!
          于感于此,兴趣所至,特赋《军中饺子宴》诗一首:“遥想当年迎八一,军营宰畜又屠牲。梧桐亲吻红泥瓦,面杖翻腾白玉璎。五指山中包笑语,三军釜里煮欢声。举樽空望江南月,无酒杯装保国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庆八一散文:军中饺子宴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浙公网安备 3302810200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