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39834|回复: 2

余姚虞氏世家及其家族文化

[复制链接]

1078

帖子

2840

威望

896

金币

大学三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20-9-1 16: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属地:浙江
主讲人:龚烈沸
虞宦古街说当年
1700多年前,一个冬日上午。雪后初晴,阳光和煦,吴国高级武官———骑都尉虞翻,率领虞汜、虞耸等11个儿子和宝贝孙子虞潭,登上余姚城的屿山(今龙泉山)。举目南望,远有八百里四明山群峰莽莽,近有姚江蜿蜒似带如玉。虞翻此时心情特别好,日前他刚随吕蒙将军凯旋而归,立马回余姚老家过年。昨天,他最喜爱的孙子虞潭刚把他积五世之功、多年治经的成果———《易注》9卷全部整理誊抄完毕。面对齐刷刷挺立如松林的11个儿子,耳闻屿山东麓那条街上传来的喧闹人声,他大声发话:你们要世代居住在姚江之北,肯定有人官做得比我大,但名声恐怕超不过我……
由于虞翻在龙泉山上的这句话,便有了余姚城中一条千年古街———虞宦街,这便是今日余姚人多读别了的“银宦街” ———也即民国十八年(1929年)火灾后重建,为纪念王阳明封“新建伯”而改名的“新建路”。准确点说,就是从新建桥到候青桥一段700多米的街道。虞翻独具慧眼看上这块“风水宝地”,1700多年后的今天,虞宦街———新建路已成为余姚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一如上海滩上的南京路。三国至初唐的500多年间,虞宦街上豪门巨宅鳞次栉比,峨冠博带的官绅往来其间,卫士家丁前呼后拥。500多年间,余姚虞氏世家以诗书官宦相传,历战乱动荡而不绝,达则入仕朝廷,隐则优游林下,治学者则成一代名家。《南史》说,余姚“大姓虞氏千余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厚自封植”,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将余姚虞氏列为会稽三大家族虞、孔、贺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江左豪族”。
延泽汉唐五百年
自东汉至唐,余姚虞氏先后有20余人载诸《三国志》等国史正传,加上见于其他历史典籍的50余人,今日我们仍可从有关历史文献检索得到的余姚虞氏世家人物多达70余位,其中封侯者7人,官至三公九卿者10余人,出任守令的更多,跨越东汉、三国、晋、南朝、隋、唐、五代十国,人物之盛,所建树的学术、艺术成就之多,江南豪族无出其右者。即使在中原望门豪族中,可与之媲美的也不多见。
自虞国任东汉日南太守起,余姚虞氏世代为官,虞国弟虞光官零陵太守,虞光子虞成官品舆令,虞成子虞凤治《易》经,虞凤子虞歆也官日南太守,虞歆子虞翻官三国吴国骑都尉,至此,余姚虞氏已成为江左豪族,并开始以学术显世。虞翻五子虞忠官宜都太守,虞翻孙虞潭官晋之辅国将军,据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上海词典》“上海概况”记载,虞潭还曾“修沪渎垒”,是上海的最早开发人之一。虞潭子虞仡官将军司马,虞仡子虞啸父官会稽内史,虞啸父子虞秀之,虞秀之子虞 官南朝宋冠军将军。从东汉虞光到南朝宋之虞 ,我们今天至少还可考证清楚余姚虞氏的11代世系。南朝宋、齐、梁间的虞氏世系因资料缺失难详,但从南朝梁到唐代的余姚虞氏6代世系又复清晰,即虞权官南朝梁永嘉太守,虞权子虞检官南朝梁平北始兴王咨议将军,虞检子虞荔官南朝陈太子中庶子,虞荔子虞世基官隋内史舍人,虞荔子虞世南官唐秘书监,虞世南子虞昶官工部侍郎,虞昶子虞元长官河南押衙。此后余姚虞氏急剧衰落,其世系因此也失载不详。

.位于余姚城中龙泉山东麓、姚江北畔的虞宦街旧貌。这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火灾后重建竣工时,余姚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在此合影的情景。

虞世南的传世之作《孔子庙堂碑》。
明流竹箭世无双
虞氏家族的文化学术活动,既是古越文化的一支重要延伸,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学术文化的一个代表和缩影,更是汉唐时期浙东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文化学术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是东南地区宋元明清时期学术昌盛的重要源头。
开余姚虞氏学术先声的是东汉虞光,但真正使余姚虞氏树立在学术界地位和影响的是虞翻。虞翻(164—233),字仲翔,初任官孙策功曹,从孙权攻山越等地,孙策欲取豫章(今江西南昌),虞翻自荐前往游说,使孙策不用兵而领其地。后任富春长,孙权即位,任为骑都尉。虞翻为孙吴政权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他与孙策关系不错,但因秉性梗直,屡次犯颜直谏,又数次因酒失事,与孙权不合,几遭杀戮,屡被发配,最后终老谪地交州(今广州)。
虞翻是位著名的易学家,以玄释易开江东玄学先河,在天文历法诸子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和建树,发配交州期间曾聚徒数百开课讲学,大开岭南学风。一生著述宏富,今知有《易注》等10余种,受到同时代人、那个以幼时让梨闻名天下的孔融推崇:“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所以后来清代余姚大史学家、《四库全书》馆臣邵晋涵在《姚江棹歌》中赞道:“明流竹箭世无双,山水中开文献邦。”
虞氏世家的第二位著名学者当推虞翻曾孙、晋朝的虞喜。虞喜(281—356),字仲宁,《晋书·儒林》本传说他“少立操行,博学好古”,“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博闻强识,钻坚研微”。三次征辟博士、举荐贤良,均不就,隐居治学以终。
虞喜之学以天文为主,最大成就和贡献在于东晋咸和五年(330)发现了“岁差”(即“天周”与“岁周”之差),经观察和计算,认为太阳从第一年冬至到第二年冬至向西移动过原先位置,并推算出“五十年退一度”(现代测定为71年8个月)。此发现对以后天文学家影响很大,祖冲之、刘焯将“岁差”应用于历法,制《大明历》、《皇极历》,开创了中国天文学史新纪元。
虞氏世家第三位有影响的杰出学者为虞翻的曾孙、虞喜的弟弟虞预。虞预(?—约340),字叔宁,《晋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文章”,长大后“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历官功曹吏、佐著作郎、散骑常侍,爵西乡侯。
虞预是东晋著名史学家之一,著有《晋书》40卷。这是部私人修撰的国史,开当代人修当代史之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等所推崇。他特别留心地方文献的搜罗整理和编撰,所著《会稽典录》,今尚存《四明丛书》辑本等,记载上自春秋战国下至东晋800多年会稽地区80多位人物,为一地之古今人物专著,发古浙江古方志之滥觞。另著有《诸虞传》,专载余姚虞氏历代人物的功勋、言论、文章等,为浙江人物志、古家谱之一。另有《集》10卷,收其所撰诗、赋、碑、诔、论、难等数十篇。
给虞氏世家及其家族文化画上圆满而漂亮句号的,是这个家族最后一位著名学者,历南朝陈、隋和初唐的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早年与兄世基同拜史学家顾野王为师。他曾在南朝陈、隋和李世民秦王府为官,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后,虞世南历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爵永兴县公,后世因称“虞秘监”、“虞永兴”。这个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兼国家档案馆馆长,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
虞世南和魏征一样,都是李世民的重臣。李世民称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虞世南学问富博,著述甚丰,所撰《帝王略论》5卷,以问答形式评述了上自周文王下至隋炀帝历代帝王的性格、品德、学识和贤愚得失,甚具卓识,是我国早期的一部首脑论专著。还著有《君臣谥议》、《大唐书仪》、《群书理要》、《兔园策》等各种著作100余卷。另编有《北堂书钞》160卷,是我国第一部类书。其著述今有《四明丛书》本《虞秘监集》行世。
虞世南今存诗32首收于《全唐诗》,《咏蝉》诗名噪一时。他同时还是我国早期著名的词曲作家,有《织锦曲》、《破阵乐》等传世。
虞世南成就最大、影响后世最深的是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他曾亲受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的传授,尽得“二王”之法,笔致外柔内刚,圆融遒丽。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李世民也曾向他学书。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法》、《笔体论》、《书旨述》等,提出求神韵于法外,极为时人和后世所重。存世书迹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破邪论》、《积年帖》等10余种。
虞世南的政绩、学术成就不亚于他的先祖虞翻、虞喜和虞预,只是他的书法成就掩遮了他的其他辉煌业绩。他为虞氏家族文化作出了总结性的贡献。
晋至隋数百年间,上述四位外,余姚虞氏家族尚有18位人物从事学术和艺术研究,有著作30余种。其中有天文学家虞耸,医学家、美食家虞 ,博弈娱乐文化研究专家虞潭,藏书家、书法家虞和,古物收藏鉴赏家虞荔,史学家虞世基,诗文大家虞炎、虞骞、虞羲等。
清初余姚人、大史学家黄宗羲在给明代余姚人倪宗正《小野集》作序中称:“吾姚文章之统,代不乏人。隋唐之上,归之虞氏。”可谓一语中的、一言定论。外因内因说兴衰余姚虞氏家族历500余年绵延不绝,不像其他权阀家族或昙花一现或五世而斩,其外部原因是与历代朝廷、帝王有密切关系,父功荫子荫孙,爵位世袭,始于曹魏时期而盛行于西晋的“九品中正制”等;其根本原因、关键因素在于虞氏家族建立了自己的文化群落、文化领袖、文化人格,以及家族文化在这个时代、地域文化坐标上的定位、价值取向。
余姚虞氏家族所处时代,东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在绍兴、建康(今南京)一带,文化形态有别于北朝的中原文化。虞氏家族某种角度上讲代表和领导了南朝(或东南地区)的文化潮流,因为虞氏家族文化包含了这一地区文化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一家族在这一时代、地区的文化多方面都拥有一流人物、一流成就。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文化积累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有别于中原文化的文化人格,其基本特征是:非急功近利的学术研究,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如虞翻的我行我素而屡遭贬斥,虞喜的屡征不起而终身隐居,虞世南的外貌懦弱而内中刚烈、议论持正,令唐太宗也为之顾忌,等等;以海洋(渔业)文化、稻作文化为特征的越地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修正,如虞预的地域史研究,虞 的菜谱、食疗、着重海水产品烹饪食用实践研究等。这些正是同时期其他豪族所没有、余姚虞氏家族的“文化特权”,也恰恰是破译虞氏家族500年长盛不衰的密码。
余姚虞氏家族的最终衰落与同时期其他豪族衰落一样,子弟“不堪治国,唯大读书”,最终连读书也日渐稀少,唯剩下终日“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沉湎于淫乐,如此就走到了尽头。其次到了隋唐,科举制代替了“九品中正制”,豪族赖以生存、即世袭的可以“坐至公卿”的根基发生了动摇崩离。余姚虞氏家族衰落的更深层政治原因是,隋后唐起,移都长安,国家政治文化中心西移,余姚虞氏家族所处的东南地区已远离政治文化中心,他们被抛离在这个中心之外,再也不能以最近距离最快速度获得政治文化信息。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相对富庶的东南地区因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开始走向封闭,文化思潮上的生气锐气也逐渐丧失。

被尊为“禅宗明庭”、“岭南第一佛寺”的广州光孝寺,始于1700年前的余姚人虞翻。虞翻因直谏触怒孙权被贬交州(今广州)后,在当地修建住宅并讲学。他去世后家人将其住宅捐施佛门改建寺院,初名“制止寺”,就是后来的“光孝寺”。是广州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佛教寺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水中开文献邦
据说,全国拥有“文献名邦”美誉的仅三个地方,一个是孔子老家曲阜,一个是孟子老家邹县,第三个便是余姚。余姚这块被虞翻称之为“海岳精液,善生俊异”的土地,继虞氏家族之后,尤其是明清两代,产生了王阳明、黄宗羲这样世界顶尖级俊杰,阳明学派、浙东学派,泽被天下。用梁启超《复余姚评论社论邵二云学术》信中的话说:“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以及海东。阳明千古大师,无论矣;朱舜水以孤忠羁客,开日本德川氏三百年太平之局;而黄氏自忠端以风节厉世,梨洲、晦木、主一兄弟父子,为明清学术承先启后之重心……”
“一部宁波志,半部余姚史”,换句话说,没有余姚,宁波的历史和文化将缺失一半;“一部余姚志,半部虞家史”,换句话说,没有虞氏家族,余姚的人文底蕴将会显得单薄。这是本人在参与编纂地方志过程中产生的对宁波史、余姚史的一个基本概括和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85

帖子

1万

威望

2395

金币

硕士二年级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社区居民10周年纪念勋章忠实会员旅游体验师社区劳模余论著名评论家余论老网友学士学位证书

发表于 2020-9-3 09: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属地:浙江
其实虞世基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只是历史把他定位于奸臣,所以他的事迹被抹盖了
白眼白,我有药,啥个药?广东药。啥个广?药天里个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帖子

530

威望

377

金币

初中二年级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20-9-4 20: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属地:浙江
虞宦街是明朝才有的,虞与朱斗争的结果,这条路显示虞氏走下坡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浙公网安备 33028102000108号

举报电话|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余姚论坛 ( 浙B2-20110426-4 )

GMT+8, 2024-4-20 02:44 , Processed in 0.1040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下载明生活客户端
下载浙江政务服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