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1841|回复: 1

[转帖]

[复制链接]

233

帖子

0

威望

0

金币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04-9-7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属地:浙江
德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历来有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在德育方面也取得过丰硕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是我们教育的一大优势。但是,现实的德育活动却并不让人乐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问题依旧相当严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仍然困扰着社会。对此,值得我们反思的,除了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背景,更重要的还有德育观念上的诸多问题。
  德育,顾名思义,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不错,我们在各级学校教育中都有德育课程设置,我们的教师常常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等等等等。换句话说,我们只是告诉孩子们关于道德的原理、道德的原则、道德的体系,一句话,关于道德的纯粹知识。
  传授道德知识,原本没错,但如果德育转变为单纯地传授知识,演变为死记硬背的知识体系,甚至沦为应试教育体制的附庸,这样的德育也就失去了其应有之义,失去了“化人”的实践功能,更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
  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很尊敬老师,而在家里却对家长和长辈经常出言不逊;为什么有些孩子德育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讲得头头是道,可真正做起来却止步不前,甚至背道而驰,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往往“言行不一”,“知行分离”。我们给孩子灌输了太多的死知识、硬道理,却没有把这些知识和道理渗透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并将它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模式、道德习惯贯穿于生活的始终。孩子们在“学雷锋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在校园里碰到老师说声“老师好”,这些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孩子的道德水平有多高,我们的许多老师也用不着为此而沾沾自喜。事实上,孩子的行为只是表明,在特定的条件下,他意识到他必须这样做,他只能这样做,而换一种条件,换一个环境,他就有可能抛弃自己原有的德行。这就是外在知识教化的结果。由于这种教化不是内生的,不是渗透在行为习惯中的,所以它的生命力十分有限,一旦脱离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可以说是我们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
  因此,对于德育而言,除了传授德育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要把道德观念深深根植于孩子的心灵,并努力把孩子脑海中的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操行,要化填鸭式的德育知识灌输为内生式的品德修炼。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行为,比行为更重要的是习惯。德育工作尤为如此。判断德育效果的标准,不在于看一个人德育知识的多寡,也不在于一个人在他人眼中的道德行为怎样,而在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否真正实现了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的内在统一。遗憾的是,我们的德育有时候恰恰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培养了不少“言行不一”的伪善者或者“为道德而道德”的功利主义者,这个教训值得我们好好反思!</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帖子

0

威望

0

金币

幼儿园

Rank: 1

发表于 2004-9-8 16: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属地:浙江
你是不是高风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浙公网安备 33028102000108号

举报电话|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余姚论坛 ( 浙B2-20110426-4 )

GMT+8, 2024-5-15 03:34 , Processed in 0.09509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下载明生活客户端
下载浙江政务服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