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他们叫我小胖 于 2018-6-22 10:28 编辑
最近正是余姚杨梅火热上市之际,说起杨梅,那就不得不提到丈亭。 姚、慈两江交汇处,俗称三江口,丈亭镇老街建于此。据夏侯曾先《会稽地志》记载,这里有石矶十七八丈,上面筑有一丈见方的亭室,作为老尉廨宇(古代军令尉的办公住所),所以叫“丈亭”。夏侯曾先是陈、隋间人,可见丈亭之名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旧时姚江为潮汐河,丈亭乃南来北往,东西过客的集散地,不少名人逸士也留有许多咏亭歌潮的诗篇,例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发丈亭》。 发丈亭 姚江乘潮潮始生,长亭却趁落潮行。 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柔橹声。 玄云垂天暗如漆,舻声呕轧知船行。 南风忽起卷云去,江月已作金盆倾。 杨梅的那些事 关于丈亭杨梅,有很多传说。其中最普遍的就是传说天上的百果仙子在巡游各地时,上界的百兽王化作猛虎加害于她,结果被梅溪杨家岙的一位青年猎户救了下来,后来他俩结为夫妇。其后百果仙子的化身“梅珠”,又被百兽王设计加害于山崖间的树上,猎户把梅珠安葬在这棵树下。第二年,树上长出了红玛瑙般的杨梅。
其实,不管传说如何,丈亭杨梅享誉海内外,每年六月“杨梅节”,成千上万的中外宾客云集丈亭,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杨梅产业已与经济、文化旅游产业联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又相对来说,作为梅农是很辛苦的。天色刚微亮到能分辨出远山的轮廓,却还看不清脚下的路,不用闹钟,梅农们一般都会在这个点起来。采杨梅是个辛苦活儿,得靠天吃饭。最怕的就是连续的暴雨天,杨梅脆弱,大多都经不起风雨,一阵狂风暴雨过后,一大半杨梅便落了地。天气晴好时也没多轻松,日上竿头,顶着烈日采摘,爬树采摘,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最近今年,市场上流行了采摘神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梅农的困难。采摘完后,还要从山上挑下来,到家后,下蹲、弯腰、挑拣……一些列看似轻松的活计,却要重复个把小时,然后,继续上山,周而复始。
而最近几年,杨梅的价格并不高,梅农的收入也不见得增长多少。 说起丈亭的杨梅,不得不说位于老树杨梅基地的这几棵杨梅树,它们们已有千百年的树龄,至今还是枝繁叶茂,每年还能结出不少杨梅。而他们更像是几位老者,默默的看着大山的子孙延续下去。
来了丈亭,别光记着摘杨梅,既然来了,那么不妨去这里走走吧。 运河边的老街 即将消失的丈亭老街 运河申遗成功后,地处姚江边上的丈亭镇老街,曾多次在媒体上被介绍。老街不长,也不宽,位于丈亭与原江中橡胶厂相连的大桥下面,地处姚江转湾的江边,能远眺河姆渡大桥。桥西部保存较好,也能体现老街的风貌。
集友弄、史家弄等老弄堂较多,原来的卫生院、供销社、泵房等都设在那里。一些标语也很有时代感,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等。使人回想起已逝的历史。也证明了老街的古朴。桥东部有原先的大会堂、米厂等,以单边街为主,街面相对较宽些。现工业小厂比较多。
山中的桃花源 桐岭仙境位于浙江余姚市丈亭桐岭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进入仙境必须穿过桐岭洞。出洞后豁然开朗,犹如人间仙境,恍如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被人称为“桐岭仙境”。 桐岭陈家却门第显赫,传说乾隆皇帝与桐岭村还沾点亲,被称为“乾隆故里”的海宁盐官有“陈阁老宅”。相传乾隆皇帝为了本人身世,曾经六下江南,当他破解身世 之谜后,在陈阁老生前书房内挥笔赐书“双清草堂”,寓“双亲”、“省亲”之意。而盐官的陈姓祖先,据说就是从桐岭村搬过去的。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的办事处和后方医院。据说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有人远道而来,到这个闭塞的小村躲避文革浩劫的灾难。
写在结尾的话 一年之中,也就六月能够让梅农感受到丰收。其余十一个月都在精心培育着杨梅林。或许在感叹生意难做,人气也不如之前。你也许为吃到杨梅感到幸福,而也有人觉得,不就是一颗杨梅吗?每个人感受不同,生活也就不同。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丈室欢声,亭下笑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