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东山 发表于 2010-8-16 08:24:57

东山谢氏与临山卫

      泗门谢氏宗祠里有一幅对联:“古今三太傅,吴越两东山。”上联中的三太傅,是指能代表东山谢氏辉煌历史的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明太傅谢迁,其中谢安和谢迁都曾在今临山境内的东山留下活动的踪迹。下联中的两东山,则是指上虞东山和临山东山,正是因为有了谢安和谢迁,使临山东山在东山谢氏心目中成为与上虞东山并重的圣地。
(一)
      西晋永嘉年间,国子祭酒谢衡为避永嘉之乱,携全家自陈郡阳夏迁居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属上虞市上浦镇),子孙繁衍,史称东山谢氏。千百年来,东山谢氏名人辈出,最杰出的当数东晋名相谢安。谢安在“东山再起”前,喜好游历名山大川。今临山镇南部的这一片山地丘陵,也曾是他的游寓寄迹之所。后人敬仰谢安的声望,把这一带通称为东山。唐时,又以东山名乡,为余姚古代十五乡之一,一直沿用至清光绪三十四年。
    天下以“东山”命名的地方很多。清乾隆《绍兴府志》引旧志载:“浙中郡县凡有东山者,皆援引文靖(谢安的谥号),不独余姚也。”但以东山作为乡名的,唯有余姚县。乡人为纪念谢安,还在东山夏公岙(现属马渚镇沿山村)建谢太傅庙以祀。明成化年间,进士滑浩有诗曰:“风日山中好,停鞭忆谢公。荒颓古庙在,冷落野芹供。”说明在明代中期,谢太傅庙虽然残破但尚存,到清雍正年间,已难考其址了。
      清光绪七年(1881),泗门谢氏出资重建临山广教寺。广教寺以地处东山又名东山寺,始建于后晋天福六年(94),毁于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战火。前后两殿及两庑既成,泗门谢氏遂于寺内塑谢安神像,附设泗门谢氏一至四世历代神位,又出银一千三百余两置祀产。1956年,广教寺因台风过境倒塌,寺内木料全部用于建造龙山剧院。自此,临山境内再无纪念谢安的建筑遗存。
(二)
      南宋德佑二年(1276),谢安三十世孙谢长二奉寿和太皇太后谢道清国戚避乱诏,自台州临海迁居余姚东山乡汝仇湖之第四门(今属泗门镇)。明成化十一年(1475),谢长二的十世孙谢迁高中状元,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其后,谢迁一族科甲连绵,累世簪缨,成为浙东望族。
      正德元年(1506),谢迁致仕还乡,在东山中的银杏山麓建银杏山庄以养天年。银杏山庄又称伏虎庄、白虎庄,位于今临山镇临南村,离临山卫城二华里。城中的贾指挥、李指挥诸使君经常到银杏山庄拜访谢迁,有时还诗词唱和。按明代兵制,卫所武职由子孙世袭。驻守临山卫的指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诸职,祖籍虽非临山,但至明中期,其家族驻守临山卫也已百余年,实与本地人无异。其中李指挥家族还与谢氏结秦晋之好,成为儿女亲家。
      嘉靖十年(1531)谢迁去世后,墓地就在银杏山庄。谢迁墓规制宏大。墓前有神道、华表,神道两侧有碑亭四座,左两碑为敕诰,右两碑为谕祭文及神道碑文。墓东南还有飨堂及庄屋各三间。新中国成立前,谢迁墓为临山一带著名的旅游胜地,特别是附近各学校在春秋季远足时,都把谢迁墓当首选之地。
(三)
      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备倭寇侵扰,信国公汤和在东山乡西北角建临山卫,又在今泗门境内设四门隘,置方家路、四门两个烽堠(俗称烟墩)。到嘉靖年间,倭患日趋严重。嘉靖三十二年四月,倭寇在姚北胜山港登陆,窜至泗门大肆抢掠,将谢氏太傅宅、方伯第、侍郎第、状元第、世恩第、少傅第、光禄第等烧为白地。接着倭寇又攻陷临山卫,被参将俞大猷所击退。
朝廷因兵力不足,而倭寇又飘忽不定,便命令地方上举办“团练”。时谢迁的玄孙谢志望出资募集乡勇五百人,分作三队,划汝仇湖地百余亩为校场日夜操练,随时配合卫城官兵征战倭寇。嘉靖三十四年六月,倭寇百余人在上虞沥海所登陆,谢志望率乡勇转战于蛏浦、东关、白洋等地。同年闰十一月初一,倭寇由奉化进犯四明山,谢志望又率乡勇迎战于梁弄斤岭,不幸战死。
      嘉靖三十五年八月,倭寇再次进犯泗门。驻临山卫陆兵前营出兵迎战,右所军余胡官受、左所军余刘越、后所军余卢元受、前所军余王三、左所军余方廷、后所军余李友等先后战死。
      清初,由绿营兵驻防临山卫。时海岸北移,官兵在今泗门境内的二塘设谢家路炮台(木基)和方家路炮台(石基),两个炮台与明代设于大古塘上的两个烽堠并存。清光绪年间,文人谢元寿将“烟墩望海”定为四门十景之一。烽堠和炮台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陆续拆除。
(四)
      临山自建卫后,与之比较密切的地方(乡镇)志书先后有三部。而这三部地方志书的编纂和刊印,均有谢氏的参与。
      第一部志书是《临山卫志》。此书于明嘉靖末年,由把总耿宗道聘绍兴府学生员谢铁及慈溪县学生员张训编纂,共四卷,分四十九个子目对临山卫及下辖的三山、沥海两所进行全面的记述。但编成后一直未能正式刊印,仅有少量钞本存世。清宣统二年(1910)春,有识之士借得旧钞本准备刊印,不幸当年夏间因乡人毁学校,此本亦遭殃及。嗣后又辗转借得其他旧钞本,于民国三年(1914)刊印,序、跋分别并由清贡生谢葆濂、光绪二十八年举人谢宝书作,谢凤藻题写书名。
      第二部志书是《东山志》。此书由岁贡生谢起龙历八个寒暑于雍正十二年(1734)编成,共十卷,分山水、都里、堤闸、古迹、国制、祠宇、第宅、别业、选举、仕宦、世职、恩荣、寓贤、阃淑、邱墓、诗篇、杂录等子目对包括临山卫在内的东山乡全境进行系统的记述。同治元年,太平军攻占余姚,地方上建筑、典籍等几乎毁坏殆尽。宣统二年,谢起龙族裔谢璟为存一乡文献,邀族叔谢锦潮、族侄绍先及族孙楹源、森源兄弟重印《东山志》。
      第三部志书是《余姚六仓志》。六仓指旧时余姚大古塘以北沿海一带,东起今慈溪市桥头镇,西至今余姚市黄家埠镇,绵延一百余华里,临山卫属其中的梁下仓。民国六年,六仓士绅发起编纂《余姚六仓志》,以浙江铁路收回国有后,退回六仓的股本款开支。此股款公议由谢宝书与胡光姚掌管。民国七年二月开局编纂,谢葆濂任编访,谢宝书任监修,谢凤藻任校正,民国八年冬完稿,民国九年正式出版。

caidanzhou 发表于 2010-8-16 11:04:34

东山先生:
请恕本人冒昧,有两个个问题请教。
“第一:本人小时候常听长辈的大人说,泗门有个谢积土(读音如此),因为他组织团练,协助满清皇朝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后来被朝庭册封为‘世袭骑都尉’;直到民国期间,他家的门前还树立着‘世袭骑都尉’的石碑。不知道有否此事?”
“第二:如果真有谢积土其人其事,那么这个谢积土与他前朝的谢迁谢国佬和民国时期的谢少庚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可以用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
谢谢!蔡丹宙

古越东山 发表于 2010-8-17 12:18:29

回蔡老先生:谢积土真名谢敬(1834~1862),谱名嗣庄,字吉甫,号仲逸。积土是他的外号。国子监生。少孤,家雄于财。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募集丁壮,以黄帛裹首为识,号“黄头勇”。咸丰八年(1858)岁歉,是年冬,县民黄春生率领农民创立十八局以抗租,拥众攻陷县城。次年正月,农民军再扑县城,敬率黄头勇击退之,又次第破散十八局。后黄春生等复聚梁弄,同图再举,敬再破之。遂擒春生,戮之市。
      会太平军进攻东南,浙江省、府令下,命敬防守义桥以卫乡郡,名其军曰“常胜”。敬率部攻打绍兴南部的锡、钱、呼啸等数支农民义军。十一年九月,太平军自钱塘江上游东渡,经诸暨,破萧山,连陷绍兴、宁波各郡县。敬军力不支,只身渡海至上海乞师。十八局农民起义之初,候补道胡某奉省檄率兵来姚,慑于局势,议戮敬以抚农民军。时内阁学士朱兰家居,力保敬。后朱兰寓上海,荐敬于江苏巡抚李鸿章,资以军械,令还就宁波江北,募勇与法兰西军(名“常捷军”,亦名“中法混合军”,由法国驻宁波海军司令勒伯勒东任统领)会合。同治元年(1862),连克宁波、慈溪、奉化。七月六日,击败驻守余姚县城的太平军,斩杀无数。太平军余部犹麇集县境。九月七日,敬率部自泗门出发,在马渚扎营,数次击退太平军。十三日,太平军集中兵力攻之,鏖战终日,敬部伤亡惨重。敬单骑过河,陷污泥中,为太平军所俘死,年二十九。敬先以资捐员外郎,卒后奉旨照道员阵亡例赐恤,入祀昭忠祠,予骑都尉世职,悬“世袭骑都尉”匾于其宅成之庄大门上。
      谢敬为四门谢氏大房人,谢阁老为二房人。谢阁老只能说是谢敬的族祖。民国时期的谢少庚是谢敬之兄谢嗣端的孙子。

caidanzhou 发表于 2010-8-18 09:20:30

谢谢东山先生!

叶韵 发表于 2010-8-18 11:04:16

认真拜读了!

napolunzs 发表于 2010-9-15 22:22:25

拜读啦,谢谢!

清冷的午后 发表于 2011-9-1 08:55:01

东山寺旧址就在我们村,

以前稀里糊涂,

到现在才知道我们村的缘起!

清冷的午后 发表于 2011-9-1 09:09:55

“银杏山庄又称伏虎庄、白虎庄,位于今临山镇临南村,离临山卫城二华里。”
-----------------------------------------------------------------------------------------------------

此句有误!

临山镇南有个行政村叫肖东村,肖东村有小岭头,伏虎庄,寺前三个自然村,但是现都并入大村---临山村,临山村南面的大村才叫临南村。

关于东山寺的原址,就在寺前和伏虎庄的之间,小时候常在那边玩的,但不知道是东山谢氏的地头;自然村伏虎庄有不少姓谢的人家,我小学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就是伏虎庄的谢老师!

清冷的午后 发表于 2011-9-1 09:20:16

卫星图左下角白色位置为东山寺旧址,如今为采石场!

清冷的午后 发表于 2011-9-1 09:30:14

前段时间刚收到《临山卫志》和《东山志》,非常感动!

清冷的午后 发表于 2012-5-27 15:48:44

再次拜读!

dqaj 发表于 2012-6-28 22:06:52

哪里有《临山卫志》和《东山志》,非常感谢!

清冷的午后 发表于 2013-4-17 04:45:27

再顶又如何!

胡氏渊源 发表于 2013-4-19 15:59:49

不知古越东山先生是否听说过余姚东山胡氏的事迹?本人胡氏,祖籍余姚胡头堰人,始迁祖胡广为南宋1181年出生,家谱名为东山胡氏宗谱,可惜我寻访不到此家谱,您能提供一些线索么?谢谢呵呵

临山书墨缘 发表于 2013-4-20 10:31:52

分享

lihongping 发表于 2013-5-29 23:05:17

长见识了

白鹭 发表于 2013-6-1 10:55:53

顶一计

cydq168 发表于 2021-5-2 18:55:22

南宋德佑二年(1276),谢安三十世孙谢长二奉寿和太皇太后谢道清皇亲国戚避乱诏,自台州临海迁居余姚东山乡汝仇湖之第四门(今属泗门镇)。由此可见杨氏端本堂八世宝七公仕浙东提举的确是奉旨拆移余姚眉山寨的。

一勾 发表于 2021-9-3 08:26:25

拜读啦!

cydq168 发表于 2021-9-27 09:59:44

本帖最后由 cydq168 于 2021-9-27 10:02 编辑

录自明朝大学士 費宏 撰 文正謝公遷神道碑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山谢氏与临山卫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宁波市网络警察工作室

浙公网安备 33028102000108号